昨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2014年全国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我国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从79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食品中检出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食品共3503批、2.4万吨、326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1.9%、209.1%和37.9%。详细>>
在网上火爆一时的零食“辣条”食用或存风险。日前,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辣条”食用安全消费提示,指出部分“辣条”盐分、糖分、油脂含量较高,儿童、老人及肠胃不适者食用需谨慎。详细>>
许多市民群众喜爱冷冻食品,但对冷冻食品在运输途中和仓储冷冻时可能受到的污染或变质存有担忧。日前,随着四川省成都市冷链物流商会的成立,成都冷冻食品产业链上增添了一道食品安全的“防火墙”,冷冻食品安全将进一步得到保证,市民食用更为放心。详细>>
如今,全国各地很多学校的门口,都成为无证摊贩的聚集地。如何保证孩子的食品安全,引导他们健康饮食?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详细>>
近日,质检总局发布了2014年11月不合格进口食品、化妆品信息。在不合格进口食品中,有53款来自美国。值得关注的是,有17批美国冻猪产品被检出含有瘦肉精成分。详细>>
近年来,我国加工食品的食品安全问题接连发生,不仅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还对我国食品加工行业和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加工食品发生安全问题的原因较多,已有研究表明加工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发生在生产环节,北京市80%以上加工食品产自外地,无法贯彻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工作。详细>>
国家食药监管总局近日发布《食品召回管理办法》,明确食用后已经或者可能导致严重健康损害甚至死亡的,属于一级召回,食品生产者应当在知悉食品安全风险后24小时内启动召回,并向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召回计划,且自公告发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召回工作。详细>>
“辣条”火了,而且火的莫名其妙,如果用百度搜一下这个词汇,可以搜出无数个以“辣条”调侃的段子。“买了一百包辣条,有钱,就是任性”“好吃到停不下来”……仅仅是在新浪微博里,包含“辣条”的微博数量高达300多万条,这些拿辣条开涮的段子不仅仅让“辣条”更加声名大噪,而且也着实吸引了更多的成年人来购买这种原本是中小学生最爱的零食。详细>>
昨天,针对京华时报的报道,3家超市纷纷做出了回应。沃尔玛超市已成立工作小组展开对清河店的全面调查;家乐福则拿出了对广渠门店的整改方案;北京华联则成立了食品安全整改小组。此外,沃尔玛和家乐福还发出了对消费者的致歉声明。详细>>
在部分人的眼里,进口食品是品质“高大上”的代名词,12日上午杭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指定场所集中销毁了100余箱不合格进口食品。这些来自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进口食品被检出违法添加添加剂、微生物超标等安全卫生问题。详细>>
网购食品已经达到几百亿的规模,但在生产销售上存在监管缺失的问题,有很大的食品安全隐患。”全国人大代表、思念食品董事长李伟3月12日表示,网购食品存在的安全隐患已经远超传统销售渠道,但目前在监管层面尚属于真空地带,他建议,加强对网购食品的安全监管。详细>>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网购的发达,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钟爱于购买进口食品。不仅是因为品种多样、口味新奇,还因为“进口商品对品质的要求比较高”——不少人这么想。可是亲,我们不得不告诉你,不是所有进口食品都是安全的。详细>>